一、政權建立
參考中國歷史大事年表,中國歷代王朝表
二、大運河的開鑿(隋大運河示意圖)
1、目的:方便南北交通,有利全國統治。
2、內容:北起涿郡,南至余杭,中心洛陽。由北到南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3、作用: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統一。它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至今還在發揮作用。
三、隋唐科舉制
1、背景:隋以前是以門第高低作為選官標準,有真才實學但門第不高的人被擋在執政者行列之外。
2、內容: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標準的原則,創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明經考記憶儒家經書的能力,進士主要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3、影響:便于在全社會選拔人才,為士子創造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使人才不斷更新,給社會以革新氣象和創新精神,推動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民族關系出現新局面。
四、評價唐太宗
唐太宗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間,吸取隋亡教訓,調整統治政策;恢復和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知人善任,虛心納諫;完善科舉制;注意加強與周邊少數民族的聯系。唐太宗的統治促成了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民族關系和睦、中外交往頻繁、國力強盛的升平景象,史稱“貞觀之治”,為大唐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貞觀之治:A:原因:隋亡教訓。B:內容:賦役;政治——三省六部制;法律——《唐律疏議》(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考試——科舉制。
五、了解武則天的基本史實
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武則天統治時期,發展農業生產,選拔人才,使社會經濟繼續發展,進一步為大唐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基礎?!罢㈤_元,治宏貞觀”。史稱有“貞觀遺風”。但她又是歷史上有爭議的人物。
六、開元盛世
“開元”是唐玄宗統治前期的年號。在貞觀之治和武則天業績的基礎上,唐玄宗重用賢才,整頓吏治,銳意改革,因而政局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國力強盛,最終使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唐玄宗統治前期被稱為“開元盛世”。
唐朝經濟繁榮:農業(曲轅犁、筒車),手工業,人口,疆域。
唐朝茶葉成為中原地區與少數民族貿易的主要物資;婦女可以在公開場合參加各種社交和文娛活動;外國人也能在唐朝參加科舉考試并能當官。
七、唐與吐蕃等民族交往的事實
西藏自古以來就與中原王朝有著密切的聯系。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時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時金城公主入藏,而后出現了“和同為一家”的關系。唐朝在處理國內民族關系時胸襟開放。
八、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
遣唐使和鑒真東渡。通過中國高僧到日本傳教,日本留學生到中國學習儒家文化,表明唐代對外開放,向海外弘揚中國文化。
玄奘西行通過中國僧人到印度取經的故事,表明中國人學習外國文化的開放意識和堅忍不拔的刻苦精神,玄奘西行求法和翻譯經文等活動對中國文化乃至東亞和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九、遼、宋、西夏、金等政權的并立
并立對民族關系的發展有很大影響:中原政權同少數民族政權戰爭頻繁,但最終以雙方相互妥協而結束戰爭,并維持了相對持久的和平局面,各個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加強,極大地縮小了民族間的差距,推動了民族的融合。
十、經濟重心的南移
1、經濟重心是指經濟和技術較為發達,對整個國家產生較強影響的地區。
2、五代、遼、宋、西夏、金、元時期,南方地區的經濟地位日益重要,農業、手工業、商業已經完全超載北方,基本改變了以前全國以黃河流域為經濟重心的經濟格局?!疤K湖熟,天下足”兩宋時期太湖流域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
農業發展,主要表現為農具的改進(秧馬)、農作物品種的推廣及產量增加(占城稻);
手工業發展,主要表現為紡織業發展、制瓷業興盛、造船業發達等(宋代石炭開采量世界第一,鐵銅冶煉世界最高水平,中國稱為瓷之國);
商業方面,四川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城市繁榮(瓦子),海外貿易興盛(蕃坊、市舶司,南宋時泉州成為全國第一大港)。
十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及元朝民族關系的發展
1、鐵木真是蒙古族的杰出首領,他完成了蒙古統一大業。1206年被尊為成吉思汗,蒙古政權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元朝建立,隨后完成統一。
2、忽必烈改制:政治:為有效統治全國,設行省制度——中書省、行中書省。
經濟:重視農業生產,《農桑輯要》。
3、元朝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許多漢族人來到邊疆地區,有些融入到當地民族之中;遷入中原和南方的邊疆各族人民,也有不少漢化的,而原先進入到黃河流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同漢人已經沒有什么區別,皆稱“漢人”;唐宋以來來華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同中國的漢人、蒙古人、畏兀兒人等長期雜居相處,互通婚姻,逐漸融合,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十二、科技文藝
趙州橋是隋朝李春設計修造的,是世界上現今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一座單孔大石橋。是科學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精品。
《資治通鑒》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寫的,它以編年體形式,記述了從戰國時期趙魏韓三家分晉至五代末年的歷史,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對中國史學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印刷術:唐初,雕版。868年《金剛經》現存最早的有明確時間記載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活字,畢升,泥—木—金屬。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顏筋柳骨:顏真卿、柳公權
唐詩:李白 杜甫 白居易
詩仙:李白 詩圣:杜甫 詩史:杜甫的詩 畫圣:吳道子
宋詞:北宋蘇軾、兩宋之交李清照、南宋辛棄疾。詞的特點,代表作。如蘇軾擴展了詞的內容,表達豪放的思想感情,描繪雄渾壯觀的景物?!赌钆珛?赤壁懷古》。
標簽: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