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斷言:“發現張家界,是對豐富世界山水文化寶庫的偉大貢獻?!币蚨?,有關張家界的神秘歷史便更加引入矚目。
在張家界野史方志、摩崖碑刻、民間傳說中,涉及到—批中國歷史名人,如歡兜、周赧王、鬼谷子、赤松子、屈原、秦始皇、張良、覃后、向王天子等,在這方土地上流傳了千百年。也許,還有許多典籍及地方文物還沒有被發現。這些也許就是解開千古之謎的鑰匙......
1、關于秦始皇趕山填海
關于秦始皇趕山填海及筑萬里長城、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神鷹護鞭織女,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傳說。
就在張家界市永定區的沅古坪一帶,橫跨四縣的四十八座馬頭山,傳說就是秦始皇趕山填海留下來的。湘西民間與此相關的“還儺愿”唱孟姜女的習俗、土家男女走娘屋妻在前、夫在后的規矩等等,都與秦始皇趕山填海,筑萬里長城有關。
傳說中趕山用的神鞭
另一傳說,“神鷹護鞭”之名的來歷是這樣的: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下令用一塊塊巨石建造萬里長城。全國上下,男女老幼,一概應征。觀音娘娘同情賣苦力的民工,便剪下自己的一束頭發,送給每個民工一根拉運巨石。秦始皇想,一根頭發能拉走一塊巨石,要將這些頭發編成一根辮子,不就可以趕走一座山么?于是他把發絲全收上來編織成一條金鞭,用金鞭趕山造長城,果真法力無邊,于是當即將它命名為趕山鞭,并揚言要用它趕山填海。趕山填海之事惹怒了海龍王,海龍王召集蝦兵蟹將商量對策,定下一條妙計。一天,秦始皇見到一位貌似大仙的少女,便下令納為妃子,誰知這少女就是海龍王的女兒,洞房之夜,龍女見秦始皇的趕山鞭一刻也不離身,便要秦始皇解下趕山鞭才能入洞房,秦始皇欣然答應了,并立即吩咐將士擺酒宴慶賀。龍女向秦始皇頻頻敬酒,待他喝得爛醉如泥后,龍女用假金鞭換走了秦始皇壓在枕頭下的趕山鞭,悄悄返回了龍宮,第二大,秦始皇發現龍女不見了,趕山鞭也被換走了,一怒之下,將假鞭一甩便回阿房宮去了。龍王知道后就派了一只老鷹守護金鞭,一直守到現在。
2、關于張良歸隱張家界
張良(?一前185),西漢大臣。字子房。今安徽毫縣人。韓國貴族。曾結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陽)阻擊秦始皇未中,為秦吏追捕。相傳在下邳(今江蘇邳縣)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后輔佐劉邦平定天下建立漢朝,封留侯。劉邦曾贊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漢惠帝七年十月(前188年),高皇后呂雉臨朝稱制,張良身處危難之中,毅然辭仕出走長安,“從赤松子游”,隱匿江湖,成了中國歷史上—大古謎。
據《澧州府志》、《永定縣志》載:“赤松子,隱赤松山(今張家界天門山東最高峰謂赤松山),有丹灶列天門十六峰之—。張良從赤松子游,天門、青崖諸山,多存遺跡?!辈⒅赋觯骸傲艉顝埩寄?,在青崖山(即今張家界之古名)。良得黃石公書后,從赤松子游。邑中天門、青崖各山,多存遺跡?!薄皬埩?,相傳從赤松子游,有墓在青崖山,時隱時現?!币虼?,有關張良在張家界的傳說,并非空穴來風,是有歷史依據的。至今,張家界民間,還流傳著不少關于詠嘆張良的詩。
如:
太平原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
癡人貪祿刀上死,直上林泉隱姓名。
3、關于向王天子
向王天子是流傳于湖南張家界市及湖北長陽、五峰、鶴峰等地的土家族民族英雄。尤其在張家界武陵源,幾乎每座石峰、每條峽谷,都與向王天子征戰有關。在武陵源,向王天子簡值就是主宰一切的神靈。關于他的故事,眾說紛紜。
今流傳于張家界景區的向王天子,實際上已融合了巴廩君、相單程、宋代向氏弟兄、明代向大坤等農民起義領袖的形象。而最先以向王天子稱者,實為巴廩君。巴廩君為巴人(土家族)之先祖,以后子孫舉義,都不過是假借先祖之陰魂罷了。這種因互傳互滲而導致情節故事雷同或相近,本身說明向王天子已非明指“某一個”,而是一個被民間傳說加工了的“群體領袖”的化身。
4、關于鬼谷子
在張家界市,關于鬼谷子的傳說古來有之?!队蓝h鄉土志》載:“鬼谷洞丹篆。洞在天門山絕壁,無路可階,有樵者誤入洞,見壁上畫字如篆文,離奇不可辨,欲再往,則云氣怒涌不可支……”《直隸澧州志》載:“鬼谷子。隱居天門山學《易》。石室幽邃,下有清流。今石壁上有甲子篆文?!毕鄠鞴砉茸釉谔扉T山創造一種健身功——硬氣功,俗名“鬼谷神功”。
鬼谷子,楚國人,姓王名 ,曾隱居于鬼谷,故以自號而人稱鬼谷子。他長于養性持身和因事剛柔之勢,作為縱橫捭闔之術。所謂縱橫,即合縱連橫,為戰國七國爭雄時重要的外交手段。合縱是指六國聯合拒秦;連橫指六國分別事秦。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的老師施本格勒評論說:
“鬼谷子的察人之明,對歷史可能性的洞察以及對當時外交技巧的掌握,必然使他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基辛格評傳》)
鬼谷子的傳世之作有《鬼谷子》一書,后人把他尊為神。
5、關于周赫王墓
玉皇洞石窟處不遠處, 有巨形土堆,名赧王山, 古傳為周赧王墓?!吨彪`澧州志》載:“周赧王墓??h西十五里,有赧王山,中有大冢,封殖甚高,周列小冢四十余,或云殉葬宮嬪也。唐代大詩人王維詩:‘蠻煙荒雨白干秋,夜邃空余鳥雀愁。
周赧不辭亡國恨,卻憐孤墓近歡兜?!槿蔟S《筆記》:慈利縣周赧王冢中藏古器物甚多?!?清詩人羅光普竹枝詞:“赧山王下莽榛蕪,落日蒼涼過客孤。為問周家天子墓,可留玉碗與金鳧?”
周赧王,名姬延,春秋戰國時西周最后一個國王,后被秦國所滅,秦王將赧王墓遷葬以辱尸。赧王舊臣不忍先主再遭不測,遂秘密將尸骨南遷,葬到僻遠蠻荒的大庸丁家溶,因與崇山遙遙相望,故王維便有“卻憐孤墓近歡兜”之感嘆。
6、關于赤松子
赤松子,相傳為神農雨師,執掌耕云播雨之事,與鬼谷子同尊為神。天門山、武陵源等地,古有張良從赤松子游的傳說。
相傳為神農時雨師。能入火自焚,隨風雨而上下。記載其事之典籍,當以《淮南子·齊俗》為最早,繼以《列仙傳》而詳其事。赤松子曾服用水玉這種藥物袪病延年,并把這種方法教給神農氏。他還能跳入火中去焚燒自己而無任何損害。他常常去神仙居住的昆侖山,住在西王母的石頭宮殿里。他還能隨著風雨忽上忽下戲耍。炎帝的小女兒追隨他學習道法,也成了神仙中人,與他一起隱遁出世。到了高辛氏統治時,他又出來從當雨師布雨,現在天上管布雨的神仙仍是赤松子。
7、關于屈原放逐沅、澧水
屈原出身于楚國沒落的貴族。曾任楚國左徒、三閭大夫等職。而后繼位的頃襄王更為昏庸,親秦賣國的小人更加猖狂,—腔愛國熱血的屈原再次被放逐到江南,最后投汨羅江而死。
按當今史家流行的說法,屈原流放江南,主要指湖南沅湘一帶,忽略了涉足澧水的可能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屈原在他的著作中,多次頌揚澧水風光,試舉例:
“捐余袂兮江中,遺余佩兮澧浦?!?《湘君》)
屈原為何不把佩玉丟在沅江、湘江,而偏偏丟在他所不熟悉的澧水?
“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人》)
按理,屈原把隨身穿的衣服丟在澧水,以表達他決絕的意志,這個地方應該是他所熟悉或所喜愛的,如果他連澧水的面都沒見過,又怎能輕率地作出這種莊重的抉擇?
今天門山下、武陵源景區內流傳著不少有關屈原的古老傳說。而天子山著名的“屈子行吟”景點簡直就是屈原的化身。
8、關于放歡兜于崇山
歡兜,相傳為上古時唐堯時人,因與共工、三苗、鯀“作亂”,被舜流放到崇山。據《辭源》載:“崇山在湖南大庸縣西南,與天門山相連。相傳舜流放歡兜于崇山,即此?!碑斀袷芳姨岢鲋腥A民族的古代文明是由四個集團共同創造的學說,其中長江中下游的苗蠻集團,就是以歡兜、祝融為首的,因而,崇山就越來越引起國內外有關人士的注意。
崇山在張家界市西南20公里處,海拔1164.7米,主峰面積3平方公里。其山頂今存歡兜墓、歡兜屋場、歡兜廟等古遺跡,民間亦頗多關于歡兜在崇山征戰的傳說。
9、關覃垕王
公元1368年元朝被推翻,朱元璋即位,任覃后為慈利安撫使,后因朝廷對蠻人異族采取歧視壓迫,視覃后為山寨遺孽,值此四川明玉珍對湘鄂土司授予印信,相約反明,覃后應約,在茅崗煉鐵,制造土炮,抗擊明軍。當時他在臥虎洞(時叫長壽洞)發現大量土硝,便在此生產火藥。當時,臥虎洞一帶成了覃后王的第一個兵工廠,也給當地帶來了一時的繁盛。此時,氣急敗壞的明太祖朱元璋,下旨令湖廣參政楊景討伐覃后。覃后令領其屬下將生產的火藥運往茅崗。因糧食、軍火充足,組織起15000個土家義軍,依仗險要的地勢,以少勝多,三戰橋頭肖家峪,四戰茅崗七年寨,五戰崆峒山,殺得明軍丟盔棄甲、尸橫遍野,明軍損兵6成,大敗退兵。
1371年,朱元璋聞訊明軍屢吃敗仗,氣得要死,另派江夏侯周德興為征南將軍,統兵十萬,并將澧州衛、常德衛眾多官兵統歸其調遺,明軍一邊新建大庸衛城以鞏固后方基地(現在市區所在地,原老城建在大庸所),一邊攻打覃后。周德興同時采取收買手段,將覃后二女之婿朱思濟及心腹何英姚祖用金錢功名引誘,干起賣主求榮的勾當,公元1372年4月以談判講和為由,將覃后從臥虎洞騙至慈利金巖,覃后被俘,當年農歷六月初六,朱元璋下令將覃后在南京凌遲處死。
土家人為懷念覃后,特立衣冠冢,并在臥虎洞為其雕塑一石人像以紀念這位民族英雄。為取得覃后真影,太祖下令將覃后皮吹鼓,供在殿上。為防蟲蛀霉爛,每年六月初六, 要翻曬覃后皮一次,故這天又叫“覃后曬皮”,從此土家族人將這一習俗沿襲下來。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 必翻箱倒柜,將衣服曝曬,表示對覃后的紀念。
標簽: 歷史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