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史巨匠司馬遷是如何煉成的?

歷史密碼網 302 0

司馬遷的青年時期主要受到家族傳承,和父親司馬談的影響。成年之后主要是受漢帝國發展和漢武帝所影響,司馬遷的成就是一個家族以及一個時代的產物。

司馬家在歷史上,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祖先重黎氏掌管天地,周朝數百年間,掌管天下典籍。漢帝國安定的社會環境為司馬家族傳承祖業提供了機會,其父司馬談因博學被漢武帝認命為太史令。司馬談視太史令為祖業,決心堅守傳承,其理想是是像孔子編訂《春秋》一樣,撰寫一本足以流傳后世的史書。

公元前145年,司馬遷降生,被司馬談寄予厚望,從小誦讀經史,學習六藝。在司馬遷十歲時,全家遷至茂陵驛。茂陵驛聚集了大漢帝國的達官顯貴、文人墨客,司馬遷在這里研讀典籍文獻,結交四方名士,并在父親的靜心安排下先后師從孔安國(孔子后人,漢代大學者)學習《尚書》,聆聽董仲舒(一代大儒,直接影響漢武帝的治國方略)講解《公羊春秋》。

公元前125年,司馬遷20歲,被長輩授以冠禮,開始行游天下。兩年中走邊大半個中國,行程近3萬里,過程中不僅使筋骨得到強健、視野得到開闊,而且為司馬遷繼承祖業打下基礎。司馬遷游學中考察大量歷史遺跡,收集諸多遺聞軼事,走訪山川地理、古今戰場,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

公元前123年,司馬遷游學回到長安,進入太學學習,考入郎中,侍奉漢武帝劉徹。之后十年,司馬遷見證了這位賢君明主大刀闊斧的改革,帶領大漢帝國達到輝煌的頂峰。

公元前110年,司馬遷35歲,漢武帝舉行封禪大典,治理黃河,見證漢帝國最輝煌的時刻,與此同時司馬談病逝,司馬光繼承父親遺命,將司馬遷之后的撰寫史書志向確定下來。

公元前108年,司馬遷37歲,正式繼承祖業任太史令,謹記父親遺愿開始編寫史書工作。一己之力,從堆積如山的文獻中,抽絲剝繭,梳理脈絡,整理大量文獻資料。同時家族傳承和文化熏陶的影響使他形成剛直不阿、秉筆直書的史學信念。這樣的信念既導致了他之后的苦難,也成就了他的輝煌。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起兵20萬遠征大宛國,為了維持巨額軍費,導致生靈涂炭、民生凋零。秉筆直書的司馬遷將一切翔實記錄并加以批評,由此激怒漢武帝并為之后的李陵事件被判重罪埋下隱患。

公元前99年,貳師將軍李廣利與李陵分兵進攻匈奴,李陵5000步兵深入敵后被匈奴單于8萬騎兵包圍,李陵撤退中殲敵1萬余人,最后箭盡糧絕,寡不敵眾,全軍覆沒,李陵被俘。同時李廣利的主力部隊也節節敗退,面對兵敗的局面,滿朝文武將原因歸結于李陵,司馬遷直言相策再次激怒漢武帝入獄。一年后受李陵叛變流言影響被判死刑!漢代官員有兩種方法免死:1拿錢50萬(司馬遷清廉) ; 2.接受宮刑 。司馬遷在獄中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最終割舍不下草創未就的史書和父親的遺愿,接受宮刑,忍辱負重的活下來完成他的使命。

一年后司馬遷獲釋出獄,被漢武帝再次啟用,認命為中書令。在經歷宮刑侮辱后的司馬遷,已經完全拋棄了世俗生活,將所有精力個時間投入到史書寫作當中。

公元前93年,司馬遷寫給被牽連身陷牢獄的好友仁安的書信《報仁安書》中,寫出了他對世情的感慨,對人生的憤慨。也是在當年完成了《史記》全書的寫作,蘊含父子兩代人15年的心血?!妒酚洝酚浭?,始于黃帝,終于漢武帝太初年間,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余萬字,包含中華名族三千多年的發展歷史。創立了紀傳體通史的新體裁,成為正史典范。

歷史和時代成就了一代文史巨匠司馬遷,司馬遷爆發出的力量也創造了歷史。

標簽: 司馬遷史記坎坷過程

抱歉,評論功能暫時關閉!

高清美女女大学在毛片